TypechoJoeTheme

Mike Chen Blog

Mike Chen

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。
搜索到 18 篇与 的结果
2025-07-07

人生低谷,没有任何人能帮你,该怎么办?

人生低谷,没有任何人能帮你,该怎么办?
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,四下无声,四顾无援,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你为敌,那种无助、孤独、痛苦,就像黑夜压在心头,不见尽头。但请你记住一件事:没有人能帮你的时候,你仍然可以帮自己。 这不是鸡汤,这是你活下去的底气。 一、允许自己难过,但不能一直沉沦 你可以哭,你可以崩溃,你可以痛彻心扉——那是人之常情。但请告诉自己,这不是结局,只是暂停。你需要给自己一个期限,然后擦干眼泪,哪怕只是一点点地爬,也要向上。 二、停止向外寻求依赖 很多人之所以绝望,是因为他们在等一个“能拉我一把的人”。但现实往往是,别人也在泥潭里挣扎,没人有空来救你。 与其等别人,不如从现在开始成为你自己最可靠的靠山。哪怕只是整理房间、出门走走、吃一顿热饭,这些小小的行为,都是你“重新掌握主动”的证明。 三、把大目标打碎成小行动 在低谷时,你可能根本没有力气去“翻身”或“逆袭”,但你可以做一件事:从最小的事情做起。 比如: 今天只刷牙洗脸,不要躺一天; 读一页书,不要想着读完一本; 写下你的情绪,而不是憋着; 睡前对自己说一句:“我尽力了,明天再试试。”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是你通往希望的第一块...
2025年07月07日
331 阅读
1 评论
2025-06-10

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身边的人都不是真心对你,你会怎么办呢?

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身边的人都不是真心对你,你会怎么办呢?
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和挑战。有时候,我们可能会发现,自己身边的朋友、同事,甚至亲人,似乎并不是真心对待我们。这种发现,不仅令人心痛,更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惑。那么,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身边的人都不是真心对你,你会怎么办呢? 一、面对现实,先冷静下来 当我们意识到周围的人可能不真心时,第一反应往往是愤怒、失望甚至绝望。我们会开始怀疑过去的种种,开始质疑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。这时,最重要的不是立即采取行动,而是要先冷静下来,理清思绪。毕竟,情绪化的决策往往带来更大的伤害和错失。 在冷静下来之后,我们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:他们不真心的原因是什么?是不是因为某些误解?还是因为我们某些行为或选择让他们感到疏远?有时候,问题的根源可能并不完全在别人,也许我们自己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。 二、分析背后的原因,分清轻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不可能永远是单纯和谐的。特别是在一个竞争激烈、压力巨大的环境中,关系中的疏远和不真诚,可能源自很多外部或内部的因素。也许是因为利益冲突,也许是因为个性不合,也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误解和沟通不畅。 我们需要分析身边的每一个人,看看哪些关系值得挽回...
2025年06月10日
380 阅读
0 评论
2025-06-10

把“人性”讲得最通透的一句话是?

把“人性”讲得最通透的一句话是?
“人性”是一个古老而深邃的议题,几乎所有的哲学、文学、历史研究都会围绕着它展开。无论是孔子、老子,还是西方的柏拉图、康德,甚至现代的萨特和福柯,都试图揭示人性的本质。那么,究竟哪一句话能够把“人性”讲得最通透呢? 我认为,《道德经》中的一句话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可以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。 一、人与自然的关系 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人类、自然和宇宙之间的和谐关系。人性并非单纯的孤立存在,它是与整个自然法则息息相关的。人类的一切行为,都应当符合自然规律,顺应天道。否则,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,必然导致不幸和冲突。 这其中体现的是“人性”的复杂性与深度。人类虽然拥有理性与感情,但同时也与自然界密不可分。人性既表现为自私与贪欲,也蕴含着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。人性的恶与善,始终在这条法则中交替上演。 二、人与道德的关系 道家所强调的“道”代表着宇宙的终极原则或最高法则,而“道法自然”则是对人类行为的根本指引。人性是复杂的,它既有向善的潜力,也有向恶的冲动,而“道”作为最高的指引,帮助人类从本性中找到平衡。 如果说“道”代表着一种...
2025年06月10日
10,191 阅读
0 评论
2025-06-02

明明对方不如我,为什么他还要打击挖苦我?这是出于什么心理?

明明对方不如我,为什么他还要打击挖苦我?这是出于什么心理?
这种现象常被归结为一种“自卑者的权力游戏”——当对方意识到你在某些维度上碾压他(比如能力、外貌或成就),但又不愿承认自己的弱势时,就会通过打击你来强行拉平差距,本质上是为了缓解“自我价值被碾压”的焦虑。 举个扎心例子:你学历比他高,他就嘲讽“读书多容易变书呆子”; 你收入比他高,他就挖苦“女生太拼没人敢娶”。 这种行为背后往往是两种心理在作祟: 一是投射性认同,他把对自己的不满(比如能力不足、懒惰)投射到你身上,通过贬低你来逃避自我审视; 二是情感操控,故意用打压制造你的自我怀疑,从而让你在关系中变得“可控”。 就像我在vx读书平台看到的一条高赞说的:“越是精神虚弱的人,越喜欢用否定他人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感——但你要清醒,他朝你扔泥巴,不是因为你脏,而是因为他手里只有泥巴。”
2025年06月02日
1,096 阅读
3 评论
2025-06-02

成年人结束一段关系的方式,是“悄无声息的疏远”吗?

成年人结束一段关系的方式,是“悄无声息的疏远”吗?
能够好好告别的离开,真的很好,但默默离开才是人生的常态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难堪,默默离开是能保持彼此体面的方式。经历的越多,也更能接受这些。许多问题也不用刨根问底,心照不宣就挺好,没必要一定要有一个答案。结束之后,珍惜过往回忆,继续向前,过去岁月终会过去。 沉默就是答案,不要总以为她喜欢你,只不过是你一厢情愿罢了。 你以为你不找她,她会失落,其实她从不在意,你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朋友而已。 是的。 真正的结束就是懒得为你调动情绪,提都懒得提,想也懒得想,对对对,是是是,边说边走开,可不就是默不作声的疏远吗? 相忘于江湖,大家体面。 成年人的绝交:约三次不出来,就是答案。 成年人的疏远,总是静悄悄的。 没有争吵,没有告别。 只是消息越回越慢。 见面时间越拖越长。 直到改天成了永远。 下次成了不再。 成年人的绝交无需拉黑。 约三次不出来,就是答案。 最后一条消息你没回。 我也就默默地没再发。
2025年06月02日
390 阅读
0 评论